06
2019
04

杜鹃的“巢寄生”

每年初夏,正是杜鹃繁殖的季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几乎都可以听到大杜鹃或者四声杜鹃的啼叫,但很少有人看到过它们的真实面目。此时的杜鹃母亲,正在谨慎而周密地策划着“狸猫换太子”的阴谋——它们自己不做巢,而是要把卵产到东方大苇莺等其他鸟类的巢中。为了保证杜鹃雏鸟得到养父母的全心喂养,雌杜鹃以及它的后代会将养父母的亲生子女扼杀于巢中。杜鹃繁殖的全过程,情节令人惊心,其中的阴谋与博弈,仿佛是在鸟类世界中真实上演的《甄嬛传》。

东方大苇莺喂养着别人的雏鸟,自己却浑然不觉

雏鸟长得比自己还要大了,东方大苇莺的亲鸟还在继续给它不停地寻找食物。这不是雏鸟营养过剩或者基因变异,它是一只幼年的大杜鹃。可怜的大苇莺母亲在帮别人辛劳地养育着后代,可自己浑然不觉。

我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一座著名的矿区锡都个旧度过了童年时代。每年清明扫墓时,我和家人会途经一片荒山,父辈人多次告诉过我,山岗曾被密实参天的云南松覆盖,他们儿时和小伙伴在林中砍柴、捡菌子,有时还会遇见狼。清明时节,蕨菜发了芽,他们一边采蕨菜,一边可以听到漫山遍野的“包谷雀”叫。过了很多年,我才知道他们讲的包谷雀其实是布谷鸟,也就是大杜鹃。很遗憾,当我知道大杜鹃的名字时,家乡周围早已没有这种鸟的踪影了。

在长辈们的口中,包谷雀和茂密的松树林都消失在上世纪70年代。持续数年的干旱和松毛虫爆发使得松林纷纷枯死,死树枯叶最终被山火烧尽,杜鹃就此绝迹。这种鸟会不会再回来?没有人能告诉我肯定的答案。

仲夏时分,谁在颐和园西堤“啼声如血”?

在鸟类分类体系中,大杜鹃是一种归属于杜鹃科的鸟类。这类鸟在中国分布有17种,而大杜鹃则是分布最为广泛、也是最为常见的种类。

在中国的古籍中,大杜鹃的名号繁多,它们大部分都是拟声词——或者音声的讹转,或是同音异字,比如:“布谷”、“搏谷”、“拨谷”、“郭公”、“喀咕”;在国外情况很相似,杜鹃的拉丁名叫做“Cuculus”,而法语名、英语名、德语名、俄语名分别是Coucou、Cuckoo、Kuckuk、Кукушка,读音和“布谷”都差不多。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