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鬣羚是不是《封神榜》里的“四不像”神兽? 作者:李湘涛 来源:蝌蚪五线谱
上周在浙江出差,正好看到当地媒体报道:10月21日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三名老汉因涉嫌非法猎杀一头国家II级保护动物——鬣羚被刑拘,而他们当时以为捕到的是电视剧《封神榜》里看到过的长着鹿角、羊头、牛蹄、驴尾的神兽“四不像”。
鬣羚
其实,鬣羚最常见的别名是“苏门羚”,这是因为它的模式标本得自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的缘故,而在其他产地也都有种种不同的俗名,例如在我国,西南的四川等地叫它“山驴子”或“崖驴”,云南叫它“山骡”,西藏的昌都一带叫它“野牛”,华中地区的湖北、湖南以及四川东部一带叫它“鬣羊”或“明鬃羊”,安徽黄山以及邻近的一些地区叫它“四不像”,或者“天马”等等,如此多而混乱的俗名,或多或少地反映出它外貌特征的奇特,似乎与驴、骡、羊、牛、羚、马等众多常见的食草动物都有些相像,但又都不太像,实在令人称奇。
虽然如此,但称其为“四不像”的仅有包括上述三名老汉的家乡在内的少数地方。人们熟知的“四不像”是“蹄似牛非牛,头似马非马,尾似驴非驴,角似鹿非鹿”的麋鹿,其他如驯鹿、驼鹿等也有“四不像”之称。不过,这几种鹿都属于鹿科动物,而鬣羚则属于牛科动物中的羊羚类,是介于羚羊、山羊和绵羊之间的一个类群。鬣羚的角与鹿角完全不同,雄兽和雌兽均有短角,介于两耳之间,距离较远,形状较为简单,两角自额骨的后部长出后,平行而稍呈弧形往后伸展,角的横切面呈圆形,末端较尖,角的表面具有环状的棱及不规则的纵行沟纹,角尖处较为光滑,长度为20—26厘米,粗13—16厘米,最长的纪录得自喜马拉雅山地区,为32.4厘米。
驼鹿
麋鹿
驯鹿
鬣羚体形较大,毛色较深,以黑色为主,杂有灰褐色毛。头后自角的基部到颈背的鬣或鬃毛很长,为白色或灰白色,也有的杂以棕色、黑色,长度约为15—20厘米,由颈部下披,成为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其他的主要特点还有:在吻部的前端部分没有毛,称为鼻镜,趾间的臭腺分开成许多小洞;中掌骨和中跖骨一样细长;下颌第一枚门齿不大,腹股沟没有臭腺,尾巴短小。而最主要它们一般都不适应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季高温的气候,所以生活在较高的山上。鬣羚每年9—10月发情交配,雌兽的怀孕期约为8个月,每胎产1—2仔。
鬣羚性情比较孤独,早晨和傍晚出来在林中空地、林缘或沟谷一带摄食、饮水,主要以青草、树木嫩枝、叶、芽、落果和菌类、松萝等为食。它极为善于攀登和纵跃,能在最陡峭的悬岩绝壁之间行动自如,或在乱石溪谷之间跳跃如飞。这是因为它的蹄子是由两个紧密靠在一起的蹄组成,前端窄尖,后端宽阔,四周环以角质,中央为柔软的部分组成,就像一个吸盘,使其能够稳稳地站立或跳跃在陡岩之上。此外,在它的四肢底部还具有灵敏的外周感受器。在活动时,蹄子接受底部的刺激后,感受器可以将其转换为一种信号,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又把接受到的信号转换成控制信号,再传递给四肢上的各种不同的肌肉组,从而调节身体重心的平衡。在受到惊扰时,它能沟迅速奔跑,跳过险恶乱石,攀登到悬崖峭壁之上躲避敌害,逃脱之后便不会再返回。在被逼迫得无路可逃的时候,就用两只后蹄支起身体,直立起来,腾出两只前蹄拼命地往岩石上敲击,发出“嘎嘎”的脆响,或者是往肚皮上象擂鼓一样地“咚咚”敲打,声音响彻寂静的山谷,借以威吓敌害。如果这一招不灵,也会奋起自卫,勇猛地用角进行坚决的反扑,攻击对手。成年的雄兽性情较为凶猛,体强力壮,常常能冲出天敌的包围,或战胜体形不算太大的对手,将其顶到悬崖之下。
姜子牙的坐骑是真正的“神兽”
需要指出的是,电视剧《封神榜》里的姜子牙的坐骑“四不像”,虽然看起来像一头鹿,但与现实中的各种鹿或其他动物并不相同,的确是一头“神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