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2019
07

独角鲸的角其实是大长牙

心理学认为,想象是根据对现实原型再加工来完成的,人类用自己的想象创造了很多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但却无法真正脱离自然界的原型来凭空创造。很多传说中的动物,如龙、美人鱼、飞马等都是由几种现有动物拼凑而成的。电影《神偷奶爸》中的小女儿艾格尼丝最喜欢的传说生物——独角兽,也是白马和独角鲸长牙的合体。

对于大家来说,马并不是很陌生的动物,可是独角鲸就不同了,很多鲸类研究专家,都很难一睹真容。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动物,它那不符合身体比例的带有螺纹的角到底有什么作用?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位神秘的冰海剑客。

走近冰海剑客——独角鲸

独角鲸(Narwhal),又称为一角鲸,是一种只分布在北冰洋及周边海域的神秘动物。它成年时体重可达1.5吨,躯干长度4~5米,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家伙。最吸引人的部分还是雄性独角鲸头部那长达2.5米的“尖角”(少数个体的“角”甚至可以达到3米长,是按身体比例计算牙齿最长的动物),独角鲸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学名是Monodonmonoceros(意为独角或独牙)。虽然从中世纪开始,它就因为自己奇特的外形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可是我们至今仍然未能全面揭开他的神秘面纱。

独角鲸的“角”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角,而是它的长牙。独角鲸在胚胎阶段时,本来有十六颗牙齿,但是出生时大部分都退化了,只留下上颌的两枚。一岁之后,雄性独角鲸的左牙开始探出口外,逐渐长成两三米长的尖刺。独角鲸的牙是呈逆时针螺旋状的,就像一枚巨大的螺丝钉。这么说来,独角鲸的名字纯粹是一种误会了,它应该被称为“独牙鲸”或者“长牙鲸”才对。

独角鲸为什么佩戴长剑?

有长牙的动物不在少数,如大象、野猪、香樟、海象甚至已经灭绝的剑齿虎等等,它们的长牙大多数是进攻或者防御的武器,也是雄性向雌性展示吸引力的工具。这些长牙也让他们显得凶狠异常,可是独角鲸的长牙却和大多数动物的长牙迥然不同,其绅士般的“打斗”方式也别具一格。

所有独角鲸的长牙都是中空的,在与同类争斗时,长牙撞击会产生“乒乒乓乓”的声音,看上去就像两个西洋剑客在决斗——不过独角鲸们通常都表现的很彬彬有礼,很少用牙尖扎刺对方。究其原因,有人推测,这或许和毒蛇在打斗时不会用毒牙咬对方是一样的,是一种“绅士”间约定俗成的惯例,为了防止两败俱伤的局面。有的独角鲸还有两颗长牙,但是双牙鲸的出现概率非常低,只有0.2%左右。雌性独角鲸偶尔也有长牙,但是长度远远比不上雄性同类。

独角鲸身躯庞大,长牙又十分容易辨认,可是想找到它并不容易。它速度极快,常年穿梭在浮冰的缝隙中,又能潜到1800米深的海底。生物学家莱德说,“想见它一面真的非常难,有时一年也见不到一次。”这给相貌本来就古怪的独角鲸又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那么,这位“神秘剑客”的“长剑”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我们从未见到独角鲸像海象一样,用长牙来进攻北极熊之类的敌人,而且它的长牙也太长(可以长到身体的一半),用于捕食或御敌远远不如剑鱼的上颌那么方便。独角鲸的牙齿内空腔还比较大,使得它非常薄弱,比较容易在穿刺物体后折断。

早期的科学家认为,独角鲸的长牙是用来破冰的,作为哺乳动物,它有必要在冰上凿出呼气孔来,以维持自身生存,可是没有长牙的雌性该怎么办呢?这又是一个难以解释的问题。也有人认为,雄性独角鲸的长牙和鸡冠或孔雀羽毛的作用类似,是用来吸引雌性的或威慑其他动物的,牙齿最长的个体可以得到更多的雌性,也能在种群中保持更高的地位。

美国马里兰州盖瑟斯堡国家标准和科技研究院帕芬巴格研究中心的红外显微专家纳奥米·艾德尔曼等人,通过对它牙齿的解剖和CT扫描,绘制出独角鲸长牙的横切面,细致到可以看见细胞挨着细胞。他们发现,独角鲸的牙齿和一般哺乳动物的牙齿有很大区别:其他哺乳动物(如人类)只有牙根处才由牙骨质(cementum)包裹,而独角鲸的牙骨质却暴露在外;其他哺乳动物暴露出的牙表面包裹着牙釉质(enamel),可是它只有牙尖部位才有牙釉质,其余完全由牙本质(dentin)直接和海水接触。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简要地介绍一下牙齿的这三个部位:牙骨质是包裹在牙根表面的一层骨样组织,厚度较薄,颜色较黄,大约有45%~50%的无机物,硬度类似于骨组织,与牙槽骨(牙床)紧密相接,平常都被包裹在牙龈中,只有在拔下来的时候才能看到——没错,它就是牙齿根部的“尖角”上包裹的物质。牙骨质的硬度较差,和牙本质、牙釉质的硬度比例是:46.5:71:343。牙釉质是在牙齿外层、发白且半透明、钙化程度最高的坚硬组织,也被成为自然界第二硬的物质。它也被称为珐琅质,是牙齿最外层的组织,一般认为它是没有感觉的活组织,其新陈代谢过程较为缓慢。

牙本质是构成牙体的主体部门,矿化程度不如牙釉质,但比釉质具有更大的弹性。它是处于牙釉质覆盖之下的组织,不把牙齿剖开,我们是看不到的。简单来说,如果一颗人类牙齿是一棵树的话,那么上述三者(牙骨质、牙本质、牙釉质)的位置关系分别是树根、木质部、树皮。有人认为,独角鲸的牙齿是外柔内刚结构,使得它不容易轻易损坏,甚至可以弯折30厘米。同时,在潜入深海时,独角鲸的身体会面临巨大的水压,这种结构还可以使自己中空的长牙更能抵抗压力,不至于被水压挤碎。

有时候,我们的牙齿在遭到酸性食物腐蚀或外伤时会造成牙釉质缺损,会使牙本质暴露在空气中,由于上边有很多细小的神经末梢,遇到冷热刺激时就会十分敏感,连呵气都会有些不适,可是独角鲸却能将牙质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这让人不由得对它的耐受力大加赞叹。基于这些发现,科学家们推测,它的长牙也许是用来感知水温的。通过显微镜可以发现,长牙的神经末梢能达到上百万甚至一千万条,牙内部又是空心的,很有可能还具有感知大气压的功能,成为独角鲸特有的“气象站”。

另外,人们在独角鲸的牙管内部还发现了类似血浆的溶液,在长牙接触海水时,内外盐度差会引起独角鲸的大脑活动变化。因此,长牙还能测量海水的咸度。独角鲸的活动和冰层融化情况息息相关,白色冰层都是由淡水构成的,其融化会影响海水的咸度,而独角鲸的长牙就相当于一支敏感的盐度计,能感受海水咸度的微妙变化。

独角鲸的长牙上有复杂的神经系统,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牙科医生马丁·恩维亚推测,独角鲸的长牙能够探测温度、压力、运动和化学污染的程度,甚至由此来推测出所在海域中是否有自己喜欢的食物(如大比目鱼等)。独角鲸的牙齿甚至提高了这种动物的社会化程度——它就像身份证一样,独角鲸通过长牙的相互接触,来确定种群中的成员身份,并与之交流。

如此说来,既然独角鲸的长牙主要是感知设备,那么雄性独角鲸之间的“打斗”,有可能是只一种依靠触觉信号“谈话”的行为。当然,科学家们还有其他的解释:也可能是由于长牙上常常沉积海藻和一些盐类结晶(也就是常说的“水锈”),独角鲸为了保持它的灵敏度,要靠互相摩擦来清洁它。它们的击剑活动,和猴子之间互相清理毛发的作用一样,既能保持清洁,又能交流感情(当然,作为海洋生物,它们并不需要像猴子那样,通过吃毛发中排汗留下的盐粒来补充盐分)。

另外,长牙对独角鲸来说并不是必需的,很多折断长牙的独角鲸依然可以生活自理,并不会因此而死亡。没有长牙的雌性独角鲸,反而寿命比雄性更长,具体原因,或许是雄性的长牙常常引来杀身之祸。至于长牙的真正用途,目前的科学界还没有定论,以上众说纷纭的理论至今也争执不休——或许,独角鲸的长牙是其多功能的工具,就像瑞士军刀一样,并非只有一种用途。

人类夺“剑”干什么?

世代居住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早就会用独角鲸的长牙制造鱼叉、长矛等器具,也因为如此,很多人都误以为独角鲸的长牙是用来捕鱼的工具。除此之外,他们也不会浪费独角鲸的其他部分:比如用鲸脂做油灯燃料,用鲸的肌腱做靴子和带子,而富含维生素C的生的鲸肉则是他们过冬的主要食物。

从中世纪开始,独角鲸的长牙就被欧洲人当做独角兽的角来进行天价交易。大家或许在许多奇幻电影中都看到过独角兽的身影,那带螺纹的尖角,就是独角鲸的长牙的翻版。独角兽是美丽圣洁的象征,能够解毒和治疗伤痛,至今有些符号学中,还用独角兽来表示“治愈”。

因此,很多欧洲贵族都用独角鲸的长牙作为酒杯,认为这样可以验毒解毒;有些医生把他磨成粉,做成壮阳的补药(当然是以形补形想法所致);甚至还有人吹嘘它能治百病。丹麦国王曾经用它做成宝座,奥地利的国王也用长牙镶上宝石作为权杖。动人的传说加上名人效应,使得独角鲸的长牙身价倍增,最贵时可涨到纯黄金的十倍,与如今的印度眼镜蛇毒相当。在16世纪,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曾经收到过一根价值高达1万英镑的独角鲸牙齿,这笔钱在当时几乎可以修建一座完整的城堡。虽然文艺复兴时期的丹麦学者瓦姆已经证明了所谓的独角兽的角其实是鲸牙,并没有那么神奇,可是人们对长牙的追捧还是持续到了18世纪。这无疑给独角鲸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灾难。

现代科学家认为,独角鲸的长牙对现代牙科和生物材料学具有重大意义,这种既柔韧又结实的材料对于科学进步会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因此对这种动物的保护也逐渐受到重视。可是它的皮、鲸油、肉以及有药用价值的腺体仍然受到很多偷猎者的觊觎,再加上另一个致命的灾难——全球变暖,生存环境的恶化让独角鲸的处境更加岌岌可危。如果我们还想让后代子孙再看到这些神秘剑客的风采,如果不想让它带着诸多秘密永远消失在地球上,就要将它们加入动物保护行列的名单,坚持“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竭尽所能为这些剑客们保留住最后一片能让它们安逸生活的净土。

via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