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并非生来就是专门产乳的,「奶牛」是人类发明的一种高科技动物名称,这种动物终其一生都必须不断泌乳。相较于一九六○年代,牛乳产能增加了将近两倍,一头牛每年平均可产八千三百公斤的牛乳,黑白斑的荷仕登奶牛(Holstein)可产九千公斤,有些牧群的产量甚至可达每年每头一万三千公斤。和其他家禽家畜一样,牛隻的生物多样性也面临严重危机:二○一二年,德国四大奶牛种黑白斑和红斑荷仕登奶牛、西门塔尔牛(Fleckvieh)和褐牛的牛乳产量占了总产量的九○%。年长的牛产量较丰,随著泌乳次数频繁,依品种而定,乳量从每天三十公斤增加到五十公斤。消费者在咖啡裡倒了一些牛奶或咬下乳酪面包时,从不曾想过牛为什麽会产牛奶、她们过著什么样的生活,或为什么酪农数量越来越少,而养牛场规模越来越大。我们消费者希望以最低廉的价格买到更多样选择的牛奶,却不曾意识我们低廉的大量消费是多大的牺牲换来的。
消费者希望以最低廉的价格买到更多样选择的牛奶,却不曾意识低廉的大量消费是多大的牺牲换来的。
奶牛和专门产蛋的蛋鸡不一样,并不是专门培育来长期产乳的。她们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怀孕的时候,乳房才会开始形成乳汁。因此现代化养殖的奶牛一生就是永无止尽地人工授精、怀孕和泌乳的循环。雌性犊牛长到两岁龄后,会用养殖种牛的精子进行人工授精。由于大多数酪农为牛隻进行人工授精时,会选择高性能育种的种牛,因此牛隻种类的生物多样化逐渐减少。每头种牛每年达六万次最高授精次数的情况不在少数,因此近亲交配的风险增加,一旦超过某种程度,就可能出现性能和健康的伤害风险。而迄今的第二大问题是,自二○○八年以来,养殖奶牛的健康问题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根据德国育牛业者工作团体(ADR)的报告,西门塔尔牛有这方面问题的比例占四三%,褐牛有四七%。
原则上,奶牛第一次生产的时间介于二十四至三十二月龄之间,从头胎生产开始,奶牛会不间断地产乳约三百天。普罗维牲畜协会曾将奶牛的性能比喻成夏威夷的铁人三项竞赛,在八个小时的比赛期间,运动员平常训练有素的心脏打出约一万五千公升的血液流经全身,是平常办公室工作者的七倍。而奶牛的心脏循环性能几乎是铁人竞赛参赛运动员的等级:要产出一公升的牛乳,奶牛的心脏必须打出五百公升的血液,让血液流经乳房的腺体组织;每天产三十公升牛奶,就等于一万五千公升的血液。但是铁人三项竞赛的参赛者是自愿参加的,而奶牛之所以这麽做是因为人类的希望,而且牠们必须天天如此。
现代化养殖的奶牛一生就是永无止尽地人工授精、怀孕和泌乳的循环。
然而高性能的产能有其代价,牛隻原本的寿命可达约二十年,但是奶牛在这麽密集的生产条件下,五年后就必须退役,被送上屠宰场的输送带,成了灌香肠的牛肉。过去这几十年来,奶牛的使用年限逐年锐减,如果从生第一胎算起,约二岁半就要退役,其使用期限约只有二十六个月,德国育牛业者工作团体预估为三年。每个农场每年约屠宰超过三分之一的奶牛,因为即便施以抗生素治疗,牛隻身体早已不堪负荷。现代化养殖的高性能奶牛常有生育问题以及病痛问题,都是因为乳房疾病、子宫发炎、蹄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所致。
奶牛生产后约六至八週,会再次进行授精:牠们的身体还在生产牛乳,却必须同时怀孕,这造成奶牛身体的严重负担。在三百天不间断地泌乳后,酪农会停止挤乳,让奶牛「乾涸」六至八週。根据酪农的说法,这段时间足以让奶牛身体恢复,准备下一次的分娩。一分娩后,奶牛大量泌乳,量大到足以哺育四隻犊牛。由于大量泌乳,所以奶牛需要大量的营养,但是牠们却无法透过饲料补足这些营养,因为产后的牠们大多没有食欲,这样的情形让奶牛饲主大伤脑筋。如果无法在必要的营养需求和最低进食份量之间取得平衡,疾病便会出现,这台强力产乳机便会停机。
奶牛容易生病的原因在于身体的过度使用、养殖方式以及牛隻胃肠系统的特性。和所有反刍动物一样,牛的胃是一种精密的多室系统,是由瘤胃、蜂巢胃、重瓣胃及皱胃所构成。由于有四道消化程序,因此牛能消化其他哺乳动物无法消化的植物和植物成分。但是对于含丰富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如穀物等,反而不适合反刍类动物的胃肠系统。而高性能奶牛是一种超级奶牛,经过了这几十年,饲主将奶牛的基因结构调整到最大乳量产出的等级。
奶牛在大量泌乳后需要大量的营养,但产后的牠们时常食欲不振,成了饲主最困扰的问题。
只是高性能奶牛如果只啃食青草和麦杆,根本无法达到每天高达六十公斤的产乳目标,甚至连每日二十公斤的乳量都无法达成,因为牠们的消化系统只能消化有限的大量植物性食物。高性能奶牛很难进行饲料管理,泌乳期的营养太多或不足都会危及健康。特别是在分娩后,奶牛常有营养不足的情形,如果无法达到平衡,可能出现酮症(Ketosis):那是一种代谢产物「酮体」在血液内堆积,进而又更降低食欲。若罹患此症,奶牛会开始生病,不吃饲料,身体开始消瘦。如果再加上中央神经系统受损,牛隻便会出现精神涣散以及舔东西的现象,最后可能失明、流口水或有躁狂现象。
酮症并非养牛场裡唯一和喂食及畜养方式相关的疾病,乳房发炎和生育问题也是饲主头痛的疾病。如蹄壁从真皮裂开的蹄叶炎(Laminitis)等蹄部疾病也是因为饲料粗纤维含量太少以及特定养殖场条件所导致的疾病。因为太多碳水化合物会造成分裂碳水化合物的细菌链球菌(Streptokokken)爆炸式地增生。这种细菌除了会产生有毒物质以外,还会形成乳酸,大量杀死能消化粗纤维的细菌。牛隻的整个身体即呈现过酸反应,例如:站立的时候,会因蹄部剧烈疼痛而只固定在同一个位置上,或拒绝站立。
长期处于产乳性能压力下也会对胃产生严重影响,牠们的皱胃可能会左侧或右侧异位,左侧异位可能还能自行恢复原状,右侧异位时,如果没有紧急开刀治疗就可能有致死危险。皱胃位移是一种生产疾病,目前还没有充分的研究资讯。但确定的是,那是因为长期处于高性能压力下身体产生的警示和压力讯号,与遗传基因无关,而是错误的养殖方式和食物所致。自一九六○年代以来,奶牛在大量养殖条件下,这种现象广泛地出现。牛乳的价格越来越低,这是动物用牠们的健康换来的。
奶牛在大量养殖条件下,牛乳的价格越来越低,这是动物用牠们的健康换来的。
然而,在追求乳量和牛乳低价的要求之下,牺牲的不只是动物,农民们也深受其害。每一项投资都要成本,而农业工厂让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困难。近来,越来越多奶牛量超过千头以上的大规模农场,它们的经济优势在于可以较低的价格购入精饲料,而且能节省人事费用。这种自然发展的「结构性改变」,不只对农民造成工作机会的流失和收入的损失,除此之外,对于耕地、社会和生态系统也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因此,二○一二年五月到二○一三年五月短短一年之间,约有四千家奶牛农场结束营业,约超过总体的八%。反之,奶牛数超过一百头的大规模农场数量则持续增加:一百头以上的农场增加约六千八百家,两百头以上的农场增加约二千三百家。因此过去五年间,共计减少超过二万家农场。
奶牛变成了生产机器,因为经济性是最高优先考量。「每头奶牛每时间单位能生产的牛乳量才是最重要的!」这是该产业的铁律。因此,业者常捨弃经验丰富的酪农,而改聘僱无经验的助手,因为他们的薪水比较低。这些缺乏专业知识的助手显然对牛隻的一切一无所知,因此,常出现牛隻因延迟医治,造成生病和寿命的终结,进而被迫提早送至屠宰场。即便是养殖方法和食物的小小错误,也可能加速性能下降、健康问题和痛苦的到来。
糟糕的是,牛的消化系统在不断喂食低纤维、高营养成分的饲料后,到某种程度时便会出现问题。如果喂食牛隻穀物和黄豆,就必须运用非常精密的饲料管理,才能避免牛隻生病。